氨氮废水处理技术
氮进入水环境的途径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。空气、非市区径流和生物固氮是含氮物质自然进入水环境的来源和过程。人的活动也是氮的重要来源,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、各种浸滤液和地表径流。化肥是水体氮素的主要来源,作物未利用的氮素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。伴随着石油、化工、食品、医药等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急剧增加。
一,氨氮废水处理技术
近几年,随着经济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含氮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,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。氮素(NH4+N)、氮(NH4+N)、氮(NO2SON)和NO2SON。氮素以游离氨和离子铵的形式存在,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、焦化、合成氨等工业废水和农田排水。氨的来源多,排放量大,排放浓度变化大。
二,氨氮废水的危害。
氨氮含量高,在水里有许多危害。
(1)NH4+-N的氧化导致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,引起水体发黑发臭,水质下降,从而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。NH4+N、NH4+-N对无机氮的还原作用强,还能进一步转化成NO2SON和NO3SON。按生化反应的计量关系,1gNH4+-N的氧化速率为3.43g,氧消耗3.43g,氧化产生4.57SON。
(2)氮素过多,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,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。氮素的存在增加了大量富营养化光合微生物(主要是海藻)。这样,滤池堵塞,滤池运行周期缩短,水处理费用增加;阻碍了水上运动;藻类代谢的产物产生了能够产生颜色和味道的化合物;蓝绿藻毒素会破坏家养动物,导致鱼类死亡;藻类腐烂,氧气从水中流失。
(3)水中NO2SON和NO3SON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害。长期摄入超过10mg/L的水可以产生高铁血红蛋白。超过70mg/L,铁的血红蛋白会导致窒息。水中SON和NO2SON产生亚硝胺,这是三重物质。NH4+-N与氯气反应生成氯胺,但其杀菌效果不佳。NH4+-N的存在,使得污水处理厂对氯气的需求增加,处理费用增加。近年来,长江、淮河、钱塘江、四川沱江等流域排放大量氨氮废水,导致人们饮水困难,甚至经常发生中毒事件,我国长江、淮河、钱塘江、四川沱江等流域也发生了大量氨氮废水。
污水三氨基处理工艺。
国内外氨氮废水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折点法、化学沉淀法、离子交换法、吹脱法、生物脱氨法、物化生物法等。
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中的生物脱氮法。
要去除细菌中的氨氮需要两个阶段。首先,在有氧条件下,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转化。二是反硝化工艺,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(存在多种异养、自养微生物),将污水中的硝态氮、亚硝态氮还原为氮。以电子方式提供有机化合物(甲醇、乙酸、葡萄糖等)。当前生物脱氮工艺主要有多段污泥系统、单段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三种。